松
李峤〔唐代〕
郁郁高岩表,森森幽涧陲。
鹤栖君子树,风拂大夫枝。
百尺条阴合,千年盖影披。
岁寒终不改,劲节幸君知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繁盛的松树生长在高山之上,茂密的松树也长在幽涧之畔。
白鹤栖息伴青松,清风拂荡数虬枝。
长到百尺,树下尽绿荫;活到千年,松影皆覆盖。
凛冽的冬寒始终改变不了它的坚韧向上。这种坚贞不屈的节操,希望你能够知道。
注释
郁郁: 繁盛的样子。
高岩: 高峻的山。
森森:茂密高耸的样子
君子树:指松、柏
披:覆盖
幽: 深远的样子。
陲: 边。
劲节: 坚贞不屈的节操。
幸: 希望。
大夫枝: 指大夫松,又称为大夫树、大夫材。据《史记·秦
简析
《松》是一首五言律诗。诗的首联以高岩的雄伟与幽涧的深邃为背景,烘托出松柏生长环境的险峻与清幽;颔联通过鹤的栖息与风的轻拂,进一步展现了松柏的高洁与雅致;颈联从松柏的枝叶入手,描绘了其枝繁叶茂、遮天蔽日的景象;尾联点明松柏的坚韧品格与岁寒常青的特质。这首诗语言凝练、意象生动,通过对松柏的描绘与赞美,展现出其坚韧不拔、高洁雅致的品格,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。
李峤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 215篇诗文 58条名句
马说
韩愈〔唐代〕
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故虽有名马,祗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。(祗 同:衹)
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。是马也,虽有千里之能,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,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
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,鸣之而不能通其意,执策而临之,曰:“天下无马!”呜呼!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知马也!
后宫词
白居易〔唐代〕
泪湿罗巾梦不成,夜深前殿按歌声。(湿 一作:尽)
红颜未老恩先断,斜倚薰笼坐到明。
杂诗三首
王维〔唐代〕
家住孟津河,门对孟津口。
常有江南船,寄书家中否。
君自故乡来,应知故乡事。
来日绮窗前,寒梅著花未。
已见寒梅发,复闻啼鸟声。
愁心视春草,畏向阶前生。(愁心 一作:心心)